婦聯冀優化圖書館配套,共建閱讀友好之城

發佈日期:2023-04-24


昨日是“世界閱讀日”,旨在推動和構建社會閱讀風氣及文化,培養大眾持續的閱讀習慣。為實現真正意義的“閱讀之城”,教育委員會委員、婦聯學校校長汪東認為,這需要透過持續的閱讀推廣計劃,以及優化圖書館的軟硬件配套實現,從而令大眾建立起終身閱讀習慣,營造全民閱讀風氣,共建閱讀友好型社會。

汪東指,特區政府於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打造“閱讀之城”,並推出針對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空間的優化和激勵措施。同時,為響應“世界閱讀日”,今年當局進一步擴大“澳門圖書館周”系列活動的規模,推出多項閱讀推廣活動,並推出各項獎勵計劃,幫助市民建立終身閱讀習慣,有關工作值得肯定。

完善的閱讀推廣計劃是實現全民閱讀、打造“閱讀之城”的關鍵所在。汪東認為,圖書館作為向市民提供資訊、文化、休閒等需要的重要公共文化設施,如何通過優化軟硬件配套,引導社會大眾將閱讀培養成一種習慣,從而營造社會風氣,建立起家庭、青年、兒童都能樂在其中的閱讀友好型社會,需要共同持續關注。

為此,汪東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建議藉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設的契機,在未來城市規劃中,持續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爭取更多土地籌建圖書館,完善本澳圖書館的整體規劃網絡;考慮參考內地《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各所圖書館的青年兒童閱覽區訂立一定面積比例,拓展兒青閱讀空間,使圖書館朝兒童友好化建設發展。

二、持續增加圖書館的親子元素,並與學校加強合作,為各年齡層兒青提供適切活動,使家長願意帶同子女到圖書館共渡家庭時光,激發閱讀興趣;同時,因應未來“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空間優化計劃”的實施情況,考慮將計劃延伸至不同區分的公共圖書館,以提供更多適合親子及年青人使用的公共空間。

三、持續加強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進程,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化科技,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以更精準的方式滿足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需求,提升圖書館的使用率。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