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全方位支援提升居民精神心理健康

發佈日期:2023-08-01


昨日立法會舉行全體大會,立法議員、婦聯總會副理事長黃潔貞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全方位支援提升居民精神心理健康」。近期,本澳接連出現一些輕生事件,對象涉及了不同年齡與階層人士,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保安司資料顯示,今年首季自殺個案由上一季(2022年第四季)的15宗增加至23宗,而企圖自殺個案則由51宗增至68宗。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圖自殺數字中,以15至24歲的青少年佔比最高,其次則是25至34歲,以及5至14歲的兒童;另外女性的佔比則高男性一倍以上。與此同時,近年網絡風氣的轉變也值得關注,例如社交平台轉載的部分負面資訊、非理性的評論等二次傳播,都容易誘發具風險人士的悲觀、孤獨及抑鬱等負面情緒。由於青少年多以網絡作為主要接收資訊的平台,其所引起後續的連鎖反應,結果是不可估計的,這些現象都需要我們共同反思。

現時當局在精神健康服務上長期以「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系統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年社會環境發生轉變,服務需求持續上升。據政府資料顯示,2021年山頂醫院精神科門診的服務量超過4.5萬人次,同比上升13%;衛生中心心理保健門診約6,500人次,同比上升35%,不少民間機構、業界人士及服務使用者也反映服務供需較為緊張;加上精神心理問題存在較高的隱蔽性,部分有實際需要人士可能並未尋求適當的協助。因此,未來如何繼續從加強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三個層面著手,提升居民精神心理健康素質,減低潛在風險,值得當局深入思考。

對此,黃潔貞提出以下建議︰

一. 恆常開展精神健康篩查。為及早發現隱藏的心理精神問題個案,建議在現行「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系統的基礎上,透過當中的心理治療機構、社服團體、學校等共同合作開展社區恆常性的身心健康調研工作,同時引入與普及適合的自我監測方法,盡可能找尋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個案。

二. 強化精神心理支援團隊。加大對人才培養及支持,透過增加人員培訓數量,以及提高對學校及非牟利機構的資助,壯大整體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及精神專科醫療等各級人員隊伍,以開展更多、更廣、更快的預防、治療及康復工作。

三. 拓展社區精神心理服務。因應社會對相關服務需求增加,應增加線上線下不同方式的社區心理服務名額,加快轉介就診及精神外展服務等,提高服務的主動性;並因應不同群體的精神心理健康情況,針對性制定未來開展的預防及介入措施。

四. 提升精神健康社會氛圍。透過與社服機構與各級教育機構合作,以多元方法持續面向社會加強情緒管理和精神健康教育,以及倡導健康網絡文化,避免對有精神健康風險人士的危害。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