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受疫情影響行業從業員 婦聯向政府提四建議助解困

發佈日期:2020-03-01
【華僑報】隨著本澳新冠肺炎疫情漸見緩和,不少行業相繼復工,但仍有部份受影響的行業料短期之內較難恢復疫情前的狀況,對於受影響的從業員或自僱人士的收入均有一定的影響,更有機會面臨失業的情況。婦聯總會副理事長何凱玲認為,政府早前推出的紓困措施中,明確提出要穩經濟、保就業的方向,藉以工代賑的形式為受影響的人士提供就業幫助,她希望相關的措施能盡快出台,幫助受困的從業員和自僱人士,同時希望政府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援助及轉型職業技能培訓,並且提升中年勞動者的受僱能力。她表示有信心特區政府推出的扶助措施能恢復本澳繁榮興旺。

何凱玲表示,根據統計局二零一九年第四季的資料顯示,就業人口為近三十九萬人,當中從事博彩、零售、酒店、建築和飲食行業共有約二十萬人,佔整體就業人口近半,而新冠肺炎對上述行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沖擊,令到受影響的從業員和自僱人士對行業前景表示憂慮,擔心疫情之下工作機會減少而影響生計,亦有可能面臨失業危機,特別是在家庭中擔當著經濟支柱角色的家庭成員,面對現時經濟環境和自身處境使他們倍感焦慮和壓力,甚至有機會因生計問題影響家庭和諧關係。
除政府的紓困措施外,何凱玲希望社會能關注受(疫情影響)困的行業從業員和自僱人士,適時提供支援,為此她提出四項建議:一、政府可針對相關人士推出職業轉型計劃,提供多元產業的技能培訓,透過技能培訓補充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二、幫助提升中年勞動者維持受僱能力,鼓勵企業聘請中年人士和轉業人士,同時為企業推出年長僱員或轉型就業補貼等措施;三、推動本澳產業適度多元,保障各行各業生態平衡,減少行業傾斜的情況。最後,何凱玲認為,受行業影響的從業員和自僱人士亦必須改變心態,轉換角度,採取積極的態度應對逆境,從而發揮自身具閱歷和經驗的優勢,她相信全澳市民只要守望相助,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必定能抗疫成功,做到穩經濟、保就業。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