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揮「人才資料登記」系統功能 人發委會將對系統進行調整

發佈日期:2022-10-01


教青局長龔志明九月二日答覆議員馬耀鋒八月十二日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一直配合特區政府的教學發展和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與私立學校互補發展。為使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共同發展,特區政府制訂《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的組織、管理及運作》行政法規並於本年九月一日正式實施。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按序開展整合轄下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的計劃,讓資源更為集中,同時強化不同教育階段間的銜接,公立學校系統將於二零二二/二零二三學年起由原本兩所提供涵蓋中、小、幼教育階段的「一條龍」學校,擴展為共五所「一條龍」學校;同時,維持共兩所提供小、幼教育階段的學校。公立學校整合後,將配合學生的整全成長需要,提供更直接的升學銜接,充分發揮各自的辦學優勢,尤其在中葡雙語教學及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優質技能型人才。
 
特區政府緊密結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引導本澳高等院校配合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加大力度培養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展商貿等產業所需的人才,進一步完善現有學科建設,以及籌辦與新興產業發展相關的高等教育課程,涉及公共衛生、藥物科技、金融科技、數字媒體應用技術、智慧科技與旅遊領域等;同時,本澳高等院校將加強與外地高校開展人才聯合培養計劃。此外,為培養非高等教育學生對新興產業相關學科的興趣,教青局亦善用不同的資源平台,組織各類活動,例如在強化科普工作方面,積極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組織參觀設於高等院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中、小學的科學及科技教育的發展。
 
教青局以多元方式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為學生及青年提供相關產業的資訊和實習崗位,更於二零二二年將生涯規劃的對象延伸至初中學生,新增提升學生對自我認識的入校工作坊,讓學生在選擇文理科前提早規劃未來路向,並透過組織學生參觀澳門高等院校、公共部門及私營機構,加深其對各類專業的認識及興趣,推動高中學生朝相關專業發展。同時,繼續加強非高等教育學校與高等院校的升學輔導及銜接機制,培養不同長處的高中畢業生,成為澳門多元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特區政府亦設置不同種類的獎、助學金計劃,創設有利因素推動學生升讀相關專業,其中教育基金「大專助學金計劃」中的「特別助學金」資助修讀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以及科技範疇等十個不同學科專業學生。
 
此外,為進一步發揮「人才資料登記」系統的功能,提升其與用戶的聯動作用,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登記,人才發展委員會將對系統進行調整,與教青局協作,有策略地主動邀請到世界各地高等學府升學的本澳優秀學生進行資料登記,同時加強系統的資料分類,包括加入澳門特區「二五規劃」產業相關範疇行業的分類,以及用戶資訊更新機制。未來,人才發展委員會將與公私營機構合作,為包括在外地學習或工作的登記者提供生涯規劃、大灣區政策及市場動態、回流、實習、專業職業配對等資訊」。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