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鋒關注本澳重型車泊車位的供應及未來規劃

發佈日期:2023-03-28


隨著本澳經濟快速增長,本澳不少中小企透過重型車輛,運送及供應社會所需的各樣民生用品和服務。然而,因交通規劃及相關硬件設施無法跟上經濟發展速度,使重型車輛泊車位十分稀缺,對中小企的營運與發展造成較大程度的限制。參考交通事務局去年9月的公佈數字,本澳向公眾開放的各類重型車輛泊車位數量約有1,360個,但同期的重型車輛數量為7,370個,即平均每5輛重型車中就有4輛「冇位泊」,造成現時重型車輛違泊、路邊停車位長期霸佔等情況普遍且難以改善,除對道路安全及環境形成不良影響外,因而產生的違規罰款亦提升了中小企的營運成本和從業員的經濟壓力,因此近年企業持續期望政府通過科學的交通及建設規劃,從根本改善重型輛的泊車位問題。

誠然,交通部門近年持續利用氹仔、路環等車流量較少的路段,增設免費停泊位供重型車輛使用,但從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間,相關車位數量僅增加134個,在應對龐大的停車需求下杯水車薪;同時,業界亦有反映相關停車經常因工程及活動等原因而臨時封閉,或遭「僵屍車」霸佔。此外,公共停車場內的重型車輛停車位及路邊咪錶車位亦未見明顯增加,當局曾指公共停車場內的重型車停車位使用率偏低,存在資源浪費,但參考交通部門資料,本澳設重型車車位的公共停車場只有3個,在物流企業興旺地段的栢港停車場,相關車位使用率長期爆滿,但另外兩個卻只有兩成左右,有關原因值得當局深究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當局曾表示至2024年本澳將增至近70個公共停車場,隨著輕型車輛停車位的持續增加,當局已有足夠條件對現有公共停車場泊車位進行優化和合理分配,以應對未來發展需要。例如,現時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的東、西側停車場,共佔整體停車場輕型泊車位超過23%,但據2023年1月數據,相關使用率僅為0.5%及15%,隨著未來大橋跨境貨物轉運站的建成,重型貨車等運輸用車的泊車需要必然增加,相關需求及現有設施的使用值得當局提前考慮。整的而言,隨公共停車場的增建,希望當局能夠持續做好規劃,以回應業界對重型車泊車位的長久訴求。

為此,馬耀鋒提出以下質詢:

1. 就重型車泊車位明顯不足的現況,當局過去回覆議員質詢時曾指可供各類車輛臨時停泊的土地均已被使用,暫無新地點可供使用。請問當局在重型車輛停車政策制定上將如何考量及規劃,以回應重型車輛的停泊需求?在新建的停車場中又會否將重型車輛的停泊需求,定為設施設計及規劃的重要元素?

2. 物流企業集中地區的公共停車位長期爆滿,然而當局曾指公共停車場內的重型車泊車位使用率偏低,請問當局有否評估相關原因為何?就著相關原因,當局有何政策措施吸引企業或從業員停泊至這些公共停車場,以提升公共停車場重型車泊位的使用率?

3.因應未來大橋跨境貨物轉運站的構建及發展,請問當局對該區重型車泊車位的規劃將遵從甚麼原則和方向?未來會如何調整周遭公共停車場設置,以配合整體重型車泊車政策的發展?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