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28
馬耀鋒:優化非高等教育資源配套 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願景+ 查看更多
馬耀鋒:優化非高等教育資源配套 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願景
+ 查看更多
發佈日期:2023-08-09

昨日立法會舉行全體大會,立法議員、婦聯之友協會理事長、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優化非高等教育資源配套,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願景」。日前,特區政府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並開展公開諮詢工作。正如文本所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破解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規劃》針對「1+4」產業多元發展提出明確的發展路向,就粵澳、琴澳協同發展制定合作規劃,抓準發展難點的同時提出解題方案,較全面地梳理及釐定澳門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規劃。
而經濟產業結構的提質轉型,離不開教育與人才的引擎作用,尤其在多個新興產業蓄勢待發之際,如何優化本地各教育階段的條件和資源,從非高等教育抓起人才培育工作,提高教育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助力培育本地優秀科創及產業人才,方可實現城市和產業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社會才能共享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經濟成果。
因此,為切實增強澳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實力,實現「教育建澳、人才興澳」,馬耀鋒提出以下建議:
一、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資源條件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理工科人才的培育,及完善非高等教育範疇的科普教育,建議積極發揮本澳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優化現時各校「分配不均、頻率低」的參與情況,打造更多元種類的品牌活動,開展更緊密的館校合作,向辦學機構提供恆常的校外課程支援,為本澳青少年提供更前沿、先進的科學知識。
二、優化辦學機構科普教育資源配套
課程的內容和質量,很大程度取決於學校本身的師資及教學條件,特別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部分學校在硬件條件及軟件配套上的優化更新存在困難,需要穩定的資源作為支撐。建議特區政府優化對教學資源的資源投入,盡早檢討教育基金合併後對學校教普教育的支援力度,特別是針對基金不再資助學校科普課程的開設,轉為資助具科研成果項目的影響,並積極研究開展科普教育專項資助的可能性,以提升學校在科普教育的條件和水平,為本澳發展高新產業發掘潛力。
三、推動教學人員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
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教學隊伍與時俱進。建議在現時教學人員專業發展培訓時數的基礎上,為本澳教師提供高質量、系統性的培訓計劃,以考取專業認證為支援導向,解決目前專業培訓過於「碎片化」的問題;另外,建議當局加強對課程質量的檢視,以及師資的審查,增加優良課程的供應數量,以助力本澳教育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四、擴大非高等教育生涯規劃覆蓋面
除加強在高等教育的產業宣講及專業培訓外,建議將相關工作進一步提前至非高等教育階段,特別是增加和優化職業體驗、未來澳門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專業學科的介紹等工作,同時深化本澳學生的生涯規劃支援,將相關工作從高中階段進一步延伸至整個中學階段,協助青少年及早接觸及規劃未來專業發展和就業選擇的路徑,提供更寬裕的準備時間及試錯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