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鋒:提升教育資源投入,回應前線教師辛勤付出

發佈日期:2023-11-08


日前立法會舉行全體大會,立法議員、婦聯之友協會理事長、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提升教育資源投入,回應前線教師辛勤付出」。教育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根本,在過去三年疫情的艱難歲月中,特區政府仍持續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確保教育資源投入不減,值得社會肯定。隨疫情過去,特區政府加快落實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凸顯本澳人才培養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線教師成為了相關工作的直接承擔者。

一直以來,本地教師為上好每一堂課,盡職盡責,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及教學技巧,滿足學生以及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高質量需求。可是,科技發展迅速和大量的知識點更新,讓教師同事們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及適應教學新型態,而現有的培訓課程和資源乃至教學智慧化手段難以全面滿足不同教師的需要。加上,不少教師紛紛表示現時非教學工作量大增,特別教育基金合併後,資助方式的調整,令他們用於跟進相關行政工作時間比過去更多。當中,資助項目的申請、報告提交以及審核的要求繁多且日新月異,甚至有要求校方按新教育基金的規定,提交三年或較久以前的資料的情況,讓教師及行政人員疲於奔命。

此外,近年學生出現心理及情緒問題,情況越發常見。前線教師需要更多時間觀察及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肩負著學生同路人的職責,同樣令他們倍感壓力。

為了提升本澳教師專業,減輕教師的非教學工作壓力,讓教師的身心健康,團隊穩定發展,馬耀鋒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專業發展培訓,助教師開啟智慧教學。為配合本澳培訓多元及複合型人才需要,建議教育當局就未來教學及課程發展的轉變,同步制定具針對性及長遠可持續的教學人員培訓規劃,一方面協助前線教師系統地提升教育水平和技巧,另一方面提高智慧教學對教師們的施教的協助成效,推動更多如“館校合作”的支援性項目,讓本澳智慧教育得以更全面發展。

2.簡化教育基金運作,減輕教師行政工作。教育界認同教育基金須確保公帑的有效運用,但過於繁瑣的行政申請規定,增加了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負擔。建議當局儘快綜合過去一段時間教育基金的實踐經驗,優化升級相關電子系統,減少過於繁瑣的申請規定,避免要求不斷更改和新法管舊事的情況。同時,開展教師非教學工作的專項研究,以此推動針對性的措施,降低教師非教育工作的情況。

3.優化學校人員配置,回應各階層學生的身心所需。因應近年學生的情緒及心理輔導需求上升的情況,建議在現時高等及非高等學校的學生輔導基礎上,優化學生輔導員的人員配置,進一步降低學生與輔導員的比例,確保輔導員能投入更多時間關顧有需要的學生;並在幼兒教師人資充足的情況下,開展推動“三教輪保”工作,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完善的環境,讓身心素質培養工作從小做起。

4.以實際措施回應教師辛勤付出。針對自2020 / 2021學年起已有三個學年,未有調整教師專業發展津貼的情況,建議儘快以實際措施,適當回應及體現教師的辛勤付出。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