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促延續明年惠民措施不減,助力居民渡過疫境迎復甦

發佈日期:2022-10-20

日前,受社會廣泛關注的“第二個百億”普惠性經援措施的具體方案正式出台,政府接納了社會及本人的部分建議,以注資8000元生活補貼至“電消計劃”的方式,藉此緩解疫情下居民的經濟壓力,同時起拉動內需的作用,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不過,由於疫情持續時間過長,對本澳經濟及就業環境已造成了結構性影響;加上在環球經濟與政局不穩等因素疊加下,本澳亦因外部經濟條件變動而面對著通漲與加息壓力增加等問題,不少居民在收入減少的同時,日常生活成本以至於供樓等固定開支卻持續增加,其生活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雖然是次居民生活補貼將於10月底發放,能緩解居民短期的燃眉之急,但在經濟能穩步復甦前,政府仍需根據社會及市民的實況動態研判,適時支援居民疫下生活。
  
適逢特區政府正在編制明年度的施政報告,面對本澳整體經濟與就業環境仍然不樂觀,經濟與旅業復甦步伐仍然緩慢,對於以往已成為居民固定家庭預算的現金分享、醫療券、職業稅退稅等惠民措施,明年是否能繼續發放,居民都甚為期待。同時,由於政府是次為居民注入生活補貼後,“第二個百億”普惠經援措施預算尚餘約41億,以及早前“首百億”精準經援措施已陸續完成發放,如何用好“兩個百億”的剩餘款項,適時精準扶助到抗疫以及有需要的居民身上,亦受到社會所關注。

對此,黃潔貞提出以下質詢︰

1.面對居民生活壓力持續增加,請問當局明年度會否延續包括現金分享、醫療券、職業稅退稅等等惠民措施不減,並能儘早向社會公佈,減低居民對未來的焦慮感,穩定居民持久抗疫的信心?

2.對於兩個百億元的剩餘款項,雖然早前當局表示普惠措施餘下的41億元,將用作今年防疫抗疫和提振經濟及快速應對突發情況所需,但社會對此存在不同的意見。為此,請問當局能否儘早訂定方案,並適時向社會清晰介紹相關款項的具體規劃?

3.承上題,請問當局會否進一步研究為因受疫情影響而強制停業停工者,以及未能成功申請“首百億”援助之受影響的僱員及僱主,設立“臨時強制停業援助金”,緩解他們的經營與生活壓力?
分享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