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5
黃潔貞: 研以法制形式確立“回頭看”機制彰顯職能+ 查看更多
黃潔貞: 研以法制形式確立“回頭看”機制彰顯職能
+ 查看更多
發佈日期:2022-08-04

昨日廉政公署發表2021年工作報告,顯示有政府部門和私人實體出現不同程度的行政不當及行政違法行為,亦提及立法會選舉、公帑開支使用及行政程序不當等問題。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肯定廉政公署在監督糾正及完善公共行政工作中,起到積極和正面的作用,但關注有些部門或行政機關對廉政公署的報告回應表現不一,當中有部分單位以接納和開放的態度作為回應,並開展跨部門的合作與溝通機制,有效修正相關問題;但亦有部分單位沒有嚴肅正視和及時糾正錯誤,說明以法制確立回頭看機制的重要性。
黃潔貞表示今次廉署工作報告提及,為落實及兌現施政報告所訂立的再度審查機制(“回頭看”機制),被列入“回頭看”清單中的個案及情況,廉署一直在密切跟進。但她指出,近幾年持續關注廉政公署及審計署的報告,仍有部門在整改工作上未如理想。加上,即使公共部門願意接納及配合整改意見,亦因廉署人力資源緊張及立案較多,難以用「回頭看」機制審查全部個案,而審計署未建立回頭看機制,說明現行非法制的回頭看機制,無法確保公共部門真正積極及立即採取改善措施。她建議在現時兩署監測工作有效落實的基礎上,以法制方式確立“回頭看”機制,規定公共部門或機關需要在限時內,就兩署報告的建議及指出的問題進行整改,並主動提交跟進改善報告,以加強及確保兩署的監測職效,提高政府施政效率與管治威信。
黃潔貞亦關注到今次廉政公署的報告中,發現不少市民對行政機關及其作出的行為的認知及理解不同或不足的情況。她結合其日常收到市民的求助個案中,的確有部分問題源於兩者溝通欠佳有關,認同可以透過加強溝通與宣傳,已經能夠避免誤解,疏導市民的不滿情緒。因此,建議政府各部門加強前線人員與市民的溝通,推動多作解說;而在個案處理時,亦應多了解市民的實際情況,以民為本及結合情理跟進問題,相信能有效減少申訴的個案,增加市民對行政機關的信心與信任。
分享到: